第四百八十五章 应 天-《三国之暴君颜良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秣陵城诸处的粮仓也已被打开,成为新主公的颜良,正开仓赈济灾民,以显示他新主的恩威。

    恩威并施之下,秣陵的士民的敌意渐去,很快的就选择归顺颜良这个新主。

    坐镇秣陵的颜良,一面安抚人心,一面派黄忠、吕蒙等诸将,率两万余大军,尾随于凌统之后,继续深入追击孙权。

    为了瓦解吴郡世族豪强们对孙权的支持,颜良又命陆逊和朱桓这两个江东大族出身的将领,各率部曲前往吴郡,向各豪强们阐明颜良的恩威,以煽动这些世族豪强们“弃暗投明”,抛弃孙权。

    收拾人心,追击残敌,诸事颜良都在有条不紊的处置。

    时日,颜良更是在秣陵城,他新的军府中大宴诸文武以,庆贺攻破秣陵的大功。

    宴会之中,高昂的情绪如火狂烧,诸将兴致大作,无不豪饮。

    而在庆功宴的气氛达到顶点之时,兴奋高兴的颜良,便是借此机会,向众人宣布了两个决定。

    这头一个决定,便是他决定将秣陵改名为应天。

    秣陵虽为王气之地,但地名却不甚响亮,历史上,孙权在赤壁之战后,就曾将秣陵改为建业,以象征建立大业的寓意。

    颜良却嫌建业不够霸气,决定把秣陵改为应天,寓意顺应天命之意,以向他的群臣,和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志向。

    此外,建都南方的政权,自古以来鲜有北伐成功,唯有朱元璋获得成功。

    而朱元璋攻下秣陵后,便曾将此城改名为应天。

    颜良之意,正也是要借一借“应天”之名,所带来的气运。

    “应天应天,顺应天命,这个名字好啊,统举双手赞成。”作为伐吴的谋主,庞统头一个站出来支持。

    其余诸文武,自也尽皆附合,皆称这名字改得好,甚为霸气响亮。

    见众人无异,颜良兴致愈浓,便宣布了他第二个决定,准备秣陵城修葺完毕之后,就将军府从襄阳迁往应天。

    襄阳虽乃战略要地,割据一方时作为治所还可以,但颜良要争的乃是天下,自古南面称王称霸,争雄天下者,哪有不在应天定都的道理。

    此外,孙氏毕竟在江东多年,想要彻底镇服江东,颜良就必须亲自坐镇。

    历史上曹操灭了袁绍之后,将自己的霸府从许都迁往邺城,正是这个原因,颜良此举,正是学习曹操的手段。

    在场诸文武,都也是明理之人,自也体会得到颜良的用意,对于颜良这第二个决定,自也是纷纷赞成。

    大计定下,颜良心情大作,更是与诸将豪饮。

    便在这热闹的气氛之中,半醉的甘宁站了起来,高举着酒杯,欣然叫道:“主公平定江东在即,此等功业,谁人能及,依末将之见,主公还做什么右将军,何不自立为雄,就此称帝!”(未完待续。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