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众人见朱棣看着看着,眉头渐渐拧紧。 不由狐疑相互对视。 就当众人迫不及待,百爪挠心时,朱棣视线从捷报移开,笑道:“太子率领四镇新军,在好陈察哈尔与北元五万铁骑进行了首次交战,此战,以损失三千人为代价,歼敌三万七千余!” 所有人都惊讶极了。 包括徐达。 朱橚迫不及待询问:“四哥,给我们说说,大哥是怎么打的?” 大哥这么牛? 四哥张北、三峡口两战,也才歼敌两万多。 大哥一战歼敌数量,就超过四哥? 难道,大哥是一个被储君之位耽误的帅才? 比四哥都厉害? 朱棣笑笑,介绍道:“此战,大哥以四镇新军,五横队列阵,摆开阵列,形成交叉火力打击,四个炮营,分三段,横列于步军之后,率先轮射炮击北元铁骑……” 谭渊、张武为首的陆军第一镇将领。 听着,脸色微微难堪。 这不是王爷在回程时,旗舰上对他们描述的步炮协同战术吗? 太子怎么会这一战术? 王爷告诉太子的? 可陆军第一镇都没操练,王爷怎么会把一个空想的战术,贸然告诉太子? 万一太子出点事。 王爷都要担很大责任! 王爷会这般鲁莽? 朱橚为首的诸皇子,神色也有些异样。 老十三朱桂忍不住小声嘟囔,“这不是四哥的步炮协同嘛……” 朱橚第一时间瞪了眼朱桂,笑问:“四哥,这是你和大哥说的对吗?” 汤和的亲兵,好奇看着。 太子岳父吕大人和秦王发生争执时。 当时他跟着中山侯,就在旁边。 朱棣含笑点头,“对,是我和大哥说的。” 呼! 朱橚几人明显松了口气。 朱橚笑道:“大哥打了个大胜仗,四哥,咱们什么时候动身出发?” “不着急,后天吧,我们这路偏师,兵力少,每一次行动,都要做足准备,随时准备应付艰险局面。” …… 朱棣叮嘱几句。 吩咐亲兵等一等。 待众人离开后。 徐达单独留下来,坐在旁侧,看着朱棣,“你老实告诉我,步炮协同,真是你和太子说的?” 他必须确定这一点! 若不是四郎告诉太子。 就极有可能,是太子在四郎身边安插了人! 这太令人寒心了! 这个人,甚至已经进入四郎军中决策层! 如今太子堂而皇之运用步炮协同。 是想让四郎疑神疑鬼吗? 若真是如此。 他会劝说闺女、女婿,往后大明无论发生什么事,都不要插手。 惹不起,还躲不起嘛! 锦衣卫找上吕珍之事,朱棣、徐妙云并未告知徐达。 此事,只有吕珍兄弟几人。 以及朱棣、徐妙云夫妻二人知晓。 对于锦衣卫背后,到底是谁指使,他们夫妻并不能确定。 所以,不想把事情闹大。 至于纪纲在东番安插的锦衣卫。 毛老六早按朱棣的命令,派遣军情司成员去接触。 未来,还要不动声色,让锦衣卫把军情司成员发展成锦衣卫。 朱棣不会向大明境内派遣军情司。 但锦衣卫在他地盘上的系统。 他一定会利用军情司,反渗透成筛子。 将来,还要让毛老六,帮己方军情司成员立功,提高军情司成员,在他地盘锦衣卫系统内的地位。 让军情司直接变成他地盘内,锦衣卫系统主事之人,也不是不可能! 他没铲除地盘内的锦衣卫。 是不想破坏和朝廷之间的关系。 但在他地盘内。 锦衣卫绝不能不受他掌控! 他现在,不光是父皇的儿子。 还是一个丈夫。 三个孩子的父亲。 数十个孩子的师傅。 三万多兄弟的领头人! 无数人的身家性命,与他息息相关。 若非锦衣卫是朝廷的。 这种隐患。 他早直接肉体铲除了。 朱棣笑道:“泰山,此事真的是我告诉大哥的,只是……” 笑容消失。 默默叹了口气。 “主力有四镇新军,数万支火铳,百余门火炮,有条件打出步炮协同……” 分兵前。 他把步炮协同的设想,单独告诉大哥。 同时提醒大哥。 这张底牌不要过早使用。 遇到困难时,再提出来。 此举,可帮大哥在困难时局中,在军中重新树立威望。 可帮大哥一举打破困局。 产生扭转乾坤的作用。 “可我没想到,大哥这么早就使用了步炮协同,四镇新军没有操练过完整的步炮协同,我虽然不知详细过程,但也很肯定,他们没打出完整的步炮协同,如此,他们使用的缩水版步炮协同,漏洞就很大!” “这个漏洞,北元方面迟早会琢磨出来。” “而且,现在的火器,有着天然的劣势,大风天、下雨天,新军就只能变成冷兵器作战军队,我十分肯定,这一战后,接下来,北元方面,一定会利用即将到来的春季草原气候,形成一套,专门克制四镇新军的打法!” 过早暴露这张。 可以扭转困境的底牌。 不但将来遇到困难,无法发挥奇效。 还打草惊蛇。 让北元对四镇新军有了更深了解。 得不偿失! 得不偿失! 大哥急什么! 为什么,他千叮咛万嘱咐,还急于把这张王牌打出去! 原因…… 他也猜到了一点。 很无奈。 站在大哥的角度,大哥这样做,有大哥的考量。 他不断建功也就罢了。 就连老十三他们,都在偏师打的可圈可点。 大哥身为主帅、储君! 大明无数双眼睛紧盯着。 压力很大。 可这张底牌,是给大哥扭转乾坤用的! 四镇新军,百余门火炮。 列阵排枪向前,火炮延射。 敌军没有准备时。 就算面对北元三十万精锐,都能杀出一条血路! “现在说什么都迟了。”徐达深深看了眼朱棣。 不是太子派人潜伏四郎身边,甚至进入决策层,他就放心了。 略作沉吟,询问:“你留下你二叔的亲兵,是想给太子写信?” 朱棣点点头,又有些犹豫。 说什么? 让大哥不要急于求成,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向前? 大哥会听吗? 说多了,会不会惹人心烦? 到底只是兄弟,不是父子。 若是雍鸣或是金豆子,他现在就骑马追上去,脱鞋,狂抽了。 朱棣苦笑…… 徐达起身,“你不用写了,我来写,我给你二叔写,把你的意思,转告你二叔。” 相较于四郎。 这封信,他写,写给二哥,更合适。 副作用更小。 朱棣略微沉吟,点点头:“那就有劳泰山了。” 徐达含笑瞪了眼,大踏步离开。 …… 于此同时。 吴淞口。 大明水师拦住一支将近一百艘战船、商船组成的船队。 俞同渊站在大明旗舰上。 旗舰相较于闯入吴淞口战船旗舰,像个小玩具。 只有东番海军旗舰四分之一大小。 俞同渊立于舰首,脸微黑,仰头怒叱:“俞靖,你又回来作甚!” 可恶! 老子坐着玩具小船,仰头看着儿子,乘坐一艘高五丈的大船。 可耻啊! 俞靖立于旗舰舰首,极力忍笑,捶胸行礼,严肃道:“禀俞将军,我部近期在东海打击海盗,一批载着福建本地以及海外特产的商船要北上,我们顺路护送,顺便看看,我家殿下有没有抓到俘虏,捎带着运回东番,我部离开金陵时,陛下特别下令,我部可以随意在通往金陵这条河道活动!” “小兔崽子!找机会,定要好好抽你一顿!” 俞同渊气的小声嘀咕暗骂。 陛下的确下过这样的命令。 不过,仅允许北征期间。 俞同渊黑脸道:“半月前,前方传来捷报,燕王率领陆军第一镇,攻克张北。” “王爷攻克张北了?” “我决定了,这次的货物,不卖钱了!” “对,不卖钱了!咱们就为了庆祝王爷首战大捷,搞一个免费的试吃品鉴会如何?” “让金陵百姓商家,品鉴博览咱们带来的福建以及海外特产?” “这个注意好!即庆祝王爷大捷,还能推销咱们带来的东西!就叫博览会如何?” “就是不知,陛下会不会同意?” …… 俞靖身后。 一群商贾豪强听闻朱棣张北大捷,纷纷激动议论。 俞靖极力忍着激动,揣胸回礼后,大声道:“请俞将军放行,我们东番商贾,要去金陵城开博览会,为王爷大捷庆!” 儿子在老子面前炫耀,是种什么感受? 此刻,俞同渊最有发言权! 气呼呼瞪了眼居高临下的俞靖,挥了挥手。 明朝水师战船缓缓让开水道。 一百艘船舶,在旗舰带领下,从吴淞口向内陆挺进。 “啧啧啧,这么多艘满载的商船,这回带了多少好东西回来?” “上次带回来的香料,听说很多人抢着买。” “咱们朝廷,什么时候才能有这种三十三丈长的巨舰?” “你瞧瞧咱们将军,在自己儿子面前,都矮一头!” “太没面子了!” …… 战船上,大明水师将士,羡慕看着船队挺进内陆,议论纷纷。 俞同渊唇角抽抽。 又不由笑了。 儿子有出息了。 他也高兴! 俞同渊并不知道。 此时,三峡口大捷的消息,也传回金陵。 俞靖率领的海军战船,以及海商,更不知晓…… 求月票,推荐票,追订,全订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