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章 我不写诗了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回到燕京已经是元月五号,夏红军立刻把西川他们叫到自己家说了自己成都之行情况,大家为能顺利和《星星》杂志社达成协议感到高兴,也为尚仲敏他们现在的境遇唏嘘不已。

    除了聊天就是喝酒,四川人喝酒猛的很,轮番上阵没多久夏红军就被喝的晕晕乎乎。

    “老夏,拿着!哥们几个知道你要创办诗歌大奖,就凑了6000块钱支持你.别嫌少啊,别看一个个是董事长总经理,其实都是穷光蛋,大家都下海不久,过得紧张。”

    当然民政局不会给你发牌子的,是夏红军自己掏了十块钱在街上做的,最后在陈招娣帮助下,挂在院子大门外。

    “没事.躺一会就好你忙你的去吧,明天一早我就回燕京。”夏红军嘴里含含糊糊说道。

    仿佛,大家都刻意回避着什么。

    “其实.我们好久也没在一起聚了,大家忙忙碌碌各自的事情,没有了诗似乎少了一种粘合剂,大家连相聚都提不起兴趣。”尚仲敏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好了,不说这个。”尚仲敏还没等夏红军开口,从大衣兜里拿出一个信封塞给了夏红军。

    “哎”

    回燕京的火车要路过汉湖,夏红军在家呆了两天,他不敢说自己辞职只是说出差路过,今年春节就不回来。

    “谢谢,谢谢。”夏红军心里很是感动。

    夏红军这才知道:

    全都是前几年在诗坛上叱咤风云的成都诗人!

    呵?诗人聚会?

    当初在定名称的时候,西川他们提议的是“燕山诗歌研究会”,不过夏红军拒绝。

    而基金会的作用就体现出来,可以接受募捐,可以用钱来赚钱,否则人家诺贝尔奖金发了九十年奖金怎么还没用完?

    是诗歌狂飙的那个年代,也唯有四川那帮诗人能和燕京抗衡,可惜很快雨打风吹去。

    当年,十大诗人齐聚成都,以万夏胡冬为代表的成都诗人突然向北岛和舒婷发难,夏红军站在北岛这边据理力争,双方围绕诗歌展开激烈的辩论,剑拔弩张闹得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马松进了一家企业。

    酒足饭饱各自散去,尚仲敏送喝的晕晕乎乎的夏红军回旅馆。

    “对,海子呢?好久没听到他消息。”尚仲敏关心问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