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3章 我和我的祖国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吴春高高兴兴走了,刘建文把注意力集中在夏红军身上,非要让他说说来这里教书的感受,如何克服这里艰苦生活条件。

    端了两个板凳,夏红军又泡了一杯茶给刘建文。对方接过轻轻喝了一口:“茶叶不错嘛,西湖龙井?”

    “可惜,这里穷,好多学生小学没毕业就辍学,太可惜了。”夏红军说到这里长叹一口气。

    这是刘建文作为记者采访一个小技巧,和被采访者拉拉家常,让对方放松,更有利于采访顺利进行。

    我歌唱每一座高山

    “这照片不错!一定会吸引人!”职业的敏锐马上让刘建明意识道什么。

    夏红军就把陈招娣的事情说了一遍,如何勤快、如何能干,如何会照顾人,夸得那简直就是一朵。

    “不是。”夏红军摇摇头:“我从老家带来的茶叶。”

    都流出一首赞歌

    “这就是你不远千里来到这地方志愿教书的原因?”刘建文很快将谈话引导自己的采访目的上来。

    “汉湖。”

    “吴春,你想上学吗?”刘建明最后问道。

    “也不全是。”夏红军笑道:“这里还有个故事,想听吗?”

    呵?

    还真有作用?

    不过夏红军知道,今年年初国家成立的“希望工程”好像要比历史上提前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于是夏红军就把自己写那本科幻小说《乡村教师》后,收到刘宝的来信,简略知道了这个叫后沟村小学发生的事情,后来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实习,最后因为杨为民的事情,决定留下来再教一年。

    “真不错!好好培养,长大了能成为一名歌唱家。”刘建文附和道。

    “是啊,其实像刘巧玲这样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很多。”夏红军又兴致勃勃说起了刘宝的事情,刘建文很耐心听着。

    刘建文听了点点头很是认同。

    这说了句实话,别说夏红军前世的经历,就凭燕师大的学生,他的学识、教育理念也是一般中师生无法比拟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