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4章 中师生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第(2/3)页
一听是算是老乡,杨为民感到更加亲切,就要给夏红军倒酒。夏红军这才想起刚才光想吃饭,还没把介绍信拿给人家看呢,就赶紧从替身衣服掏出盖有县教育印章的介绍信递给了他。
“嘿,杨校长,我也是山沟里出来的,我也是西岭人,老家在汉湖。”
看着穿着一件牛仔裤的夏红军,坐了大半天的驴车神色有点萎顿,但并不能掩饰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青春的朝气。从他的样子杨为民似乎看到了自己刚刚当行教师的模样。
窑洞里面有一张土炕,上面有个小桌子,已经摆着香喷喷的饭食。
味道真不错。
正是从县城赶来的夏红军。
“欢迎欢迎。”杨为民上去接过行李。
只可惜,他是文凭只是中专,职称上不去,到退休也只是一个中八档。
夏红军跟着杨为民进了窑洞,里面显得有些暗,一盏煤油灯摇曳着火苗。
“定西师范!”
这些人毕业后中后,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,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家乡,做了小学或初中的教师。
现在小学只有四五两个年级,每个年级一个班,一共有三十多名名学生。
语文教的特别棒,特别是古文诗词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,自己高中学文科就是受到这位老师的影响。
洋芋在黄土高原可是好东西,既可以当粮食也可以当菜,蒸洋芋、炒洋芋丝、洋芋擦擦,最后是一道“硬菜”洋芋焖猪肉,当然少不了白酒。
于是四点钟学生放学之后,杨为民钻进窑洞忙碌起来。
三月初的黄土高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小麦才在拔苗,唯一的吃食就是洋芋。
“这地方穷,不比你们大城市,吃的好,住的好,委屈你啦。”杨为民说道。
杨为民忙的差不多,就听到后梁上传来老乡高亢的信天游,紧接着是驴叫,他赶紧出窑洞就看到一个年轻人正从驴车行跳下来,背着行李还拿着一把吉他正大步向窑洞方向走来。
“挺不错嘛.”
夏红军也打量着刘宝的信中所说他那位尊敬的老师,穿着一件老式中山装,上衣口袋还别着一支钢笔。或许是黄土高坡常年风沙大的缘故,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点,给人一种人到中年那种疲惫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