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9章 投资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《红高粱》全国发行200多个拷贝,4000多万的票房,让西影厂获得400多万分成!

    就这样,《红高粱》成了中国“分账发行”电影的鼻祖。

    夏红军心里暗笑,嘴上却说道:“放心,够了,不就是7万块钱嘛,郭前进说,买一套二环内的小四合院也就是八万左右。再说第二部武侠小说马上就要出版,会赚钱的!”

    “当然,这可是赚钱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这个陈招娣倒不怀疑,上一部武侠小说《寻秦记》大赚特赚,第二部穿越小说《新大明帝国》已经完稿交给了郭前进的公司,估计很快就会出版。

    不过陈招娣还有一个疑惑:“红军,你不是说全国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由中影公司统购包销、独家垄断发行吗?他们不出高价钱,那不是要亏了?”

    夏红军吃完晚饭,到了教室立刻给张艺谋回了一封信,除了关心问候之外,在信里很豪爽的写道,全力支持《山楂树之恋》的拍摄,经费不够需要多少尽管开口,还暗示家里开的服装厂,只要能拍出高质量的片子,钱不是问题

    当然在信中,他还隐隐提出,如果将来影片成本过高,可以想办法和中影谈条件,可以以分账形式获取票房分成。

    做当死马当成活马医吧?

    不过夏红军也不着急,这件事关键不在于张艺谋,而在于吴天明,那是一个不仅能拍好片子,还是一个很有闯劲的男人。

    至于夏红军信中的那个提议,信中只字未提。

    “咋了红军?”走在他身边的陈招娣急忙问道。

    “真让我猜对了,这家伙拍片果然费钱!”

    倒不是他在吹牛,历史上就有例子那就是电影《红高粱》!

    成本超过了80万,但中影只给了70万的收购价!

    眼看就要亏十几万,制片人吴天明逼急了,和中影进行了谈判,试图以分账形式获取票房分成。中影领导耐不住吴天明的软缠硬磨最后答应了。

    夏红军接到张艺谋的来信已经是四天以后,下午五点多,他和陈招娣出了教九楼准备五食堂吃饭,迎面碰上吴小兵,交给他一封信。

    夏红军淡淡说道。

    只是让陈招娣弄不明白的是,夏红军为啥不买新修的商品楼,住的高高的,宽敞明亮,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,多好啊。

    而这次《山楂树之恋》的制片人恰好也是吴天明!

    陈招娣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,抬起头看着夏红军:“你真要投资啊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