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章 少年刘宝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266章  少年刘宝

    创刊八年的《科学文艺》,在1987年第一期发行突然出现了延期,虽然只比正常发行晚了一天。

    大西北,某县城。

    “同志,《科学文艺》到了吗?”在县城的新华书店里,一个穿着有些破烂的少年站在柜台外面问道。

    “还没到。”女营业员正在专心的织着毛衣,头也不抬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不是每月15号准时到吗?”少年想了想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怎么知道?那你要去杂志社!”女营业员很不耐烦的回了一句。

    少年嘴动了动,最后没再说什么转身出了新华书店。

    外面昏黄的天空,寒风吹过打在脸上生疼,街道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,少年裹了裹身上的袄,低着头向城外走去。

    这是大西北黄土高坡上非常常见的小县城,街道又窄又短,少年没走多长时间就到了郊外。

    不过对他来说,旅程刚刚开始,他还要走将近两个小时路程才能到达他住的叫后沟村的地方。

    于是老支书就向公社申请,最后安排他在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。杨为民是幸运的,两年前县里进行了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考试,他考试通过成为一名吃皇粮的老师。

    翻过一道梁,他突然停了下来,前面山坡上出现了几孔窑洞,很破烂和普通农户家的窑洞没啥两样,唯一不同的是窑洞前面空地上有一个旗杆,上面有一面已经褪色的国旗在风中招展。

    啃着又干又硬的榆钱饼,背着口袋,挎着书包,刘宝出了门沿着小路向前走去,他要去学校上晚自习。

    他读到第一篇科幻小说是《飞向人马座》,那时候他刚刚上初二,那本书还是从老师那里借来的。

    那个叫杨老师的,年龄并不大,二十七八的样子,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,看到有人叫他转过头来。看到是刘宝,笑了:“刘宝,去学校?”

    少年叫刘宝,今年十五岁是后沟村的一名很普通的农家弟子,但唯一不同的是学习很好,在捻子乡初中上初三,他也是正个后沟村唯一一个上到初三的后生。

    又复读了一年依旧如此,杨为民死了心。最后村支书看他能考大学,而村小学唯一一个老师因为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,恢复名誉和待遇已经返回老家上海,没人愿意来本县最偏僻最穷的村里来教书。

    原来,每天晚上抬头看到的那些星星,竟然是这么神秘,黑漆漆的夜空深处,竟然如此宏达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