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 去唱卡拉OK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第(2/3)页
“看到了吧……刘姐就说这是理工出身的作者写的。”杨丽撇撇嘴。
只不过,大热天的喝这玩意不难受?
看着刘索拉那杯冒着热气的咖啡,他心里就感到有点岑得慌。
其中《蓝调在东方》曾在美国新世界音乐榜停留数周排名前十名,并且深获爵士乐专家的好评。
“不去,累。”
两个女人一听,眼睛都亮了起来。
“喂……夏红军,我都没说啥,你一个小伙子还嫌累?陪姐玩去!”刘索拉插话道。
杨丽把笑着把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,刘索拉就拿起那本杂志认真看起来。
当然,现在的刘索拉才三十刚刚出头,人本来长的漂亮,正处于风情万种的年龄。
“我也不太明白,听文联的孙主席说,好像就是拿着话筒唱歌吧?”刘索拉回答道。
她的风格多样,除了爵士、蓝调、摇滚等现代创作外,亦包括电影配乐、音乐舞蹈剧、音乐剧、歌剧、交响乐及现代室内乐等。她主要音乐作品有激光唱片《蓝调在东方》、《中国拼贴》以及自组公司之后的《缠》、《六月雪》及《春雪图》等。
这座不对外宾开放的酒店竟然破天荒提供咖啡,这放在燕京是不可思议的。
这么解释倒也合理,两个女人好奇心就问夏红军他们是怎么卡拉ok的?
“嘿…….就是有个包厢,一帮哥们边喝啤酒边唱歌,那里有专门点歌设备,你点你喜欢唱的歌,机器就会有伴奏,又不是比赛,就是图个开心。”夏红军按照后世自己进ktv唱歌的经历他给她们解释起来。
现在是八六年,这玩意别说燕京没有,除了广东这些最早开放的地方,估计全国别的地方你根本找不到。
倒不是因为她是国内第一批先锋文学的实践者,而是她的音乐。
夏红军皱皱眉,没说什么。
“啥叫卡拉ok?”杨丽没听明白。
刘索拉在一般人心目并不很有名气,主要是她的音乐形式并不大众。
争论的焦点让夏红军看到感到可笑:
竟然是唱歌的人要不要拿麦克风??
有人竟说:麦克风就是资本主义,不拿麦克风是社会主义!
还好,这是广东,这种争论没进一步过大化,最后不了了之。
“啊?那要专业歌手才行吧?我们去唱干嘛?刘姐你是搞你音乐的,你可以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