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诗社活动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第(2/3)页
不过这样交流起来更随意点吧?
刘传峰笑着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夏红军,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在食堂吃完馒头稀饭给沈金柱和崔东风捎回了六个馒头,然后背着小黄挎包,打着伞去图书馆。
或许是下雨的缘故,图书馆显得有点暗,夏红军眼睛瞅着书行,总算在一行书架了找到了这本中译本的《恶之》,就找了个空位,认真读起来,顺手还拿笔记本做着笔记。
可现在眼前这盛况,这还是个没有登记注册通过的“野鸡”诗社!
夏红军一进教室,立刻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,大家都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新生。
“想要做个高逼格的文艺青年,要必须知道:法语文学是最适宜的,德语文学充分重视,rb极少有好作品(春上春树之流的作品入不了高逼格文青法眼,那是中阶文青的读物。)韩国没有文学,中国近代可以阅读,当代作品不主动接触。
前世在文青圈子曾经流行这么一句话:
一早上就这么打发过去,中午吃完饭他准备去找陈招娣把最近的写的《山楂树之恋》草稿交给她,可刚下宿舍楼,就看到刘传峰打着伞冒雨匆匆赶过来。
夏红军只好放弃自己见陈招娣计划,跟着刘传峰打着伞出了宿舍楼,向教学区方向走去。
“夏红军,咱们诗社一会活动,我是专门来叫你。”
夏红军才刚刚入学,就感到燕师大真是诗人横行。水房门口的布告栏里,永远有诗社活动的海报,校园大喇叭里,午晚饭时间都是诗朗诵…
夏红军话音刚落,坐在前排的一个女生站了起来:“夏红军同学,除了诗歌能问你别的吗?”
不知道这里有没有?
夏红军是第一次来,凭着学生证办了借阅卡,按照馆内布局提示,直奔第四层的文学类书籍。
《恶之》被誉为法国“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,新的传统尚未形成“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“。作品兼具浪漫主义、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。
夏红军在前世曾经看过一些,不过没看全。
“我知道许多同学参加今天的活动,就是想见我们的夏红军同学,和他面对面聊聊,这样吧,今天我也不说什么废话,就把时间交给你们,有什么问题尽管问。”刘传峰笑着说道。
第二天是继续是报名时间,本来宿舍几个外地的准备兴致勃勃一大早去逛天安门,结果第二天早上爬起来一看外面下起了大雨,于是宣告一日游的计划取消,各自继续安睡。
反正也不急,夏红军也懒得去翻书目索引,直接在书架上一本一本找着。
今天活动内容在路上刘传峰和夏红军沟通过,所以听到这些夏红军也不感到惊讶,他站在讲台上,一脸微笑:“同学们,咱们都是因为热爱诗歌、喜欢诗歌所以走在一起来,今天咱们就围绕诗歌相互交流,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”
第(2/3)页